首页「星宇娱乐挂机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2-31 23:33   

  首页「星宇娱乐挂机清洁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首要环节,清洁工作的质量对医院感染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是医院服务质虽的重要体现,加强保洁人员管理,保证保洁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

  保洁工作是由医院保洁部统一雇员管理。共有保洁员87人,均来自农村,城市最底层,有小学文化程度56人,其余均为文盲;年龄在50岁以上者占大多数。

  2.1 保洁管理力度不足。保洁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对医院消毒隔离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从感染控制角度来正确指导管理保洁员工。

  2.2 保洁员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对感染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消毒隔离等相关知识。对清洁、消毒等观念淡薄,做保洁工作时常喜欢按自己个性或习惯进行,工作随意性大,不自觉分区使用拖把、抹布。患者出院终末消毒马虎;不使用量杯等容器凭感觉随意添加配制含氯消毒液,普遍认为消毒液配制浓度越高,剂量越大,认为效果好, 造成既浪费又危害环境,不利健康。

  2.3 保洁工作量大,工薪低,岗位稳定性差,难以发挥保洁员积极性。 且临时观念强,等待时机“换岗”,多种原因导致工作不稳定,频繁流动,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4 职业防护意识差。由于职业、文化、工作量等因素,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日常工作中常发现保洁员徒手处置医疗废物、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品后不洗手或洗手不规范,或带着手套处置污物后不脱手套不洗手,偶尔当发生锐器伤后盲目,抱着没事的侥幸心理。

  3.1 医院成立了保洁部,并设有三名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保洁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和质量监控指导工作;护士长须参与管理,以利及时检查、指导督促保洁工作。

  3.2 制订保洁工作制度、保洁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环境卫生质量管理要求及保洁员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奖罚措施、清洁卫生检查评分标准等,并落实到科室。室内卫生、病房管理质量等考核成绩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中,环环相扣,确保环境卫生。

  3.3.1 重视新保洁员的岗前培训。保沽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等有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清洁、消毒、标准预防等概念;病区设施、卫生洁具的清洁消毒,拖把抹布分区使用和清洁消毒方法;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常用消毒液存放、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浓度、正确配制方法以及洗手方法、洗手指征、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使他们对医院感染、保洁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了解自身行为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患者康复有关,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

  3.3.2 在岗培训。保洁部与医院感控科每年定期组织保洁员培训学习,强化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以增强保洁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保洁部结合实际有重点有计划进行集中小讲课,做到月有计划周有重点培训教育;同时注意日常工作指导,边工作边现场指导,反复进行,不断强化学习,质量追踪,使保沽员能正确掌握。消毒液配制、保洁用具清洁消毒等基本技能。

  3.4 开展保洁质量检查,及时修改计划,保洁管理人员每天深人临床科室按计划进行消毒隔离、病区环境卫生等工作检查,每周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保洁员指出,并与护士长沟通进行环节质量控制。感控科及保洁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考核与评估,在过程质量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综合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和组织实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实现了保洁工作管理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4.1 环境卫生改善,患者满意度增加。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以来,保洁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并严格按操作流程工作。医院室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地面墙面无污迹,病房整洁,无卫生死角。无患者及家属拒绝擦拭床头柜等现象,医院整体卫生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

  4.2 操作规范,保洁费用降低,保沽员规范操作的自觉性增强,消毒液配制、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等理论口头考核与实际操作合格率明显提高。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耐多药结核是造成目前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结核病控制的难题。由于其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不仅损害个人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对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与经济压力,从而加重社会负担,现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难题[1]。

  耐药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生物体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均耐受的活动性结核病,异烟肼和利福平是两个最强大的抗结核药物。一个耐多药结核菌株能够耐受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耐受其他的一线药物。世卫组织估计全球耐多药结核病的患病人数为100万,并且每年大约出现30~60万的新发病例。估计的30~60万新发病例中,大约有一半是原发性耐药,且另一半是获得性耐药。据估计,耐药结核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平均传染多达20人。

  可见对耐多药结核患者的预防与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院耐多药患者的感染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隔离方法 每个患者住单间病房,必要时住负压病房。为了保证消毒隔离工作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内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严格划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混用。医患人员在此区域活动应该遵循消毒隔离原则。如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和患者不能进入清洁区,半污染区应经常保持清洁,污染区要做好随时及终末消毒工作等。

  1.2 洗手与戴手套、口罩 在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特别是医护人员手上常常携带大量的病原菌,甚至有的为耐药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病房需备手消毒液,在接触患者前后均进行手卫生消毒。同时告知家属及探视者也应洗手。进行无菌操作之前;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均需要戴手套。减少患者和其他人接触,患者不能随便离开病房,禁止或尽可能减少探视,如必须出门或需要探视,患者和家属要戴口罩(使用高效过滤口罩,如N95口罩或16层以上纱布口罩)。

  1.3 使用专用器具做好清洁消毒 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化学消毒剂敏感,对于地面、墙面、物体表面用0.1%~0.2%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有明显痰迹和分泌物污染需加大浓度至5000 mg/L,浸泡60 min以上。对怕腐蚀的物品,可用6%过氧化氢或2%戊二醛浸泡120 min均可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患者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是痰液一定要吐在装有2000 mg/L含氯消毒液的痰盂里,或用漂白粉浸泡2 h后丢弃。衣物类可在阳光下直射2~3 h,就能杀死衣物上的结核分枝杆菌。

  1.4 及时准确的采集痰标本,收集痰标本后及时送检。痰菌转阴后可以将耐多药结核患者从单间或负压病房转出,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积极的应对治疗。

  1.5 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病房内的消毒清洁工具应专用,每天需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工作,随时对污染物清洗消毒,及时送走废弃物。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以防止患者留下的污染物品成为新的传播媒介。

  1.6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行政查房 医院感染管理行政查房是临床科室与职能科室之间面对面交流、加强科室建设的有效形式。按照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南,结合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特点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查房,做好全面综合性的监查。并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逐一解决,对科室在院感控制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推广,更好地结核病专科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1.7 健康教育也是预防感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状态,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对耐多药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要体现人性化和专科化管理,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通过门诊健康教育、病房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三个环节,达到患者能以积极心态对待疾病,配合全程治疗;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结核病的传播方式,能够自我约束行为,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和切断了传播途径,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是院感的传染源,又是院感的易感者。做好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加强管理,认真实施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使我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控制耐多药结核的发生的重要性,对于全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统计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2010年)后(2011年)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合格数、无菌包湿包数、器械清洁达标数。结果:2011年无菌物品合格数、无菌干包数、器械清洁达标数均优于2010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其工作质量。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担负着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等工作,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更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1]。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提出的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其包含4个阶段(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及8个步骤(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固化成果、今后打算)的基本管理方法[2]。为加强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011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院内所有科室物品的消毒供应工作。科室现有护理人员21人,均为女性,年龄24~47岁,平均(33.5±5.5)岁。主管护师9人,护师5人,护士7人。本科6人大专10人,中专5人。2010年全年灭菌物品总计98 362包,清洁物品总计1 310 350件。2011年全年灭菌物品总计100 820包,清洁物品总计1 387 000件。

  1.2方法2011年1月成立PDCA管理小组,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将科内护士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分为回收与分类,清洗,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4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由资深、工作责任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实施PDAC管理前由护士长召集科室护理人员开会,总结、分析当前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关键问题,如:器械清洗达标状况及未达标环节、原因,灭菌物品合格情况等;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所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应对和改进措施;制定并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建立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等。

  1.2.1计划阶段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思路、感染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目标。同时,收集2010年1~12月护理部值班护士长周查房记录、护士长工作日志、每月临床意见收集登记本、每月临床满意度调查信息反馈、每月院感监控检查记录、科室持续质量改进记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PDCA循环管理计划,拟定循环管理措施。

  1.2.2实施阶段(1)培训学习。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PDCA循环管理理念、实施步骤和方法,针对各流程、各环节、各仪器和设备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定期对各项操作进行培训、考核,定期外派护士进修、学习消毒供应中心新知识、新技能、新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参与性和工作积极性。(2)流程改造。参照国内、省内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和服务流程,护士长与各小组长共同探讨,对原有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完善核心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对回收与分类,清洗,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制定效果监测方法。

  1.2.3检查阶段此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上一阶段工作的延续和深入,本阶段工作依据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原则等实行层层质控[3]。(1)科内自查。组织各小组长进行现场监督,了解循环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有效性。采取组内各成员对本人当日当班工作内容自查,各组员间互查,各岗位和各流程之间互相监督、检查、制约方式进行每日全方位检查,始终围绕清洗、包装、终末质量的环节勤检查、勤指导、勤整改。科内小组长每日抽查,各小组每周交叉互查,护士长每2周抽查1次。(2)部门质控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检查标准,拟定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考核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运用设备控制(B-D试验)、暴露控制(包外指示胶带)、包裹控制(包内指示卡)、载荷控制(生物指示管)等手段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包、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各灭菌环节进行监控。各科室护士长和院感质控组每月不定期对各科无菌包、自备包进行检查,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确认、解决并及时向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反馈,指导整改。

  1.2.4处理阶段(1)院级。感染管理科对每次检查及检测结果及时进行评议和考核,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及个人,要求护士长立即提出书面整改计划和措施。在每月及每季度护理部召开的护士长例会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通过口头信息及书面形式得到各科护士长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考核检查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科室内进行改进。(2)科内。护士长每月召开护士会,对每一个循环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讨论、分析、总结,对成绩进行强化巩固,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纳入下一个管理循环。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010年、2011年灭菌物品合格、无菌包湿包、器械清洁达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亦日益升高,促使医院医疗质量向着更高要求及水平发展。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部门之一,其管理亦走向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因此,确保消毒灭菌质量的集中管理模式“呼之欲出”[4]。PDCA循环管理法具有“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科学管理方法综合应用”的特点,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5]。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通过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首先总结出本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明确PDCA循环管理目标,提出循环管理计划,拟定循环管理措施,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制度,进行流程再造,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及强化监控措施,严格持续质量改进制度,使中心管理工作实现了程序化和科学化,各项消毒工作较实施PDCA管理前取得较大进步。表1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2011年灭菌物品合格、无菌包干包、器械清洁达标情况均优于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2010年,2011年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PDCA循环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管理,可以使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建PDCA循环管理小组,科室工作人员人人参与管理,使管理不再是护士长个人职责,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达到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1]陈桂珍,余永洁.消毒供应中心的全程质量管理与措施[J].全科护理,2013,11(2C):548-549.

  [2]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3]张翠.PDCA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36-236.

  [4]刘正杰.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策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106-108.

  [5]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供应室、手术室的改建,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灭菌必须有明确的循环路线,不能逆行;墙面、屋顶要光滑平整,以利清洁消毒。

  在院部、支部领导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控制院内感染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搞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结合震后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年工作计划。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和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各两次,理论知识考试两次,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XX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并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今年主要一抓医护人员知识培训,二抓应急处置培训,三抓医疗救治培训,四抓病例监测培训。

  4、进一步加强发热、腹泻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坚持发热病人每日零报告制。

  按照《XX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门诊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二联由门诊办公室通知预防保健科收取,保健科将第二联进行网上直报,第一联保存在死者病历中。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原则上不得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情况需经院长、分管院长同意后方能开具。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1、加强供应室管理,保障消毒灭菌包质量。供应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掌握各项灭菌监测技术,定期进行效果监测,并作好各种监测登记,认真按照《供应室工作质量标准》执行,保证灭菌物品质量,拒绝不合格的灭菌物品进入临床科室,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保障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供给。

  2、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器具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尽量采用高压灭菌,须化学消毒剂浸泡器械首选2%戊二醛,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非手术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3、加强产科感染管理,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区域划分应相对明确,分娩结束做好消毒处理。

  (1)胃镜室使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清洗消毒应严格按照《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要求做好内窥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2)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凡进入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对进入病人无菌组织的器械必须采用高压灭菌,对需浸泡的器械必须使用高效消毒剂浸泡。

  (4)检验科使用压脉带坚持一人一根,用后必须浸泡消毒。废弃标本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5)加强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对各类衣物应分类清洗,对感染性衣物要经消毒后单独洗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视同感染病人的衣物等同处理。洗衣机要定期消毒。供应室要做好洗衣房指导、监督工作。

  (二)积极开展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今年拟邀请疾控中心对我院开展生物监测两次。院感科对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产科等重点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消毒液进行不定期监测,每季度对各科室紫外线灯进行强度检测,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一次,并对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部位感染率,各种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体及其赖药性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消毒灭菌效果和医护人员的不良习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给予有效控制。对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安全 隐患加以系统分析,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给各科室,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三)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院内感染卡片,按时上报,如有漏报、不报者将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各科室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垃圾分类。加强对清洁工的培训管理,作好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登记,交接记录工作,严防医疗废物向外流失。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拟定开展健康宣传活动4次,办传染病专栏4期。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做好学校、社会群体大型预防接种。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配合三级中医院的评审,今年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1、全面综合性监测 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控制医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县级医院面临的病人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知识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卫生情况也差,管理比较难,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就相对更难,需我们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无菌物品使用及无菌操作、手卫生、消毒与隔离等等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而无菌物品的使用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也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消毒供应中心也是医院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包装、无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集中处理和消毒灭菌的核心科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部门。如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实行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因此应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1 认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有医院就有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1)。消毒灭菌工作贯穿于临床各科室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甚至是暴发流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消毒与隔离,如: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供应以及污染物品的管理与处理、手卫生等等。

  1.2 加强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科室负责人首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掌握科室的工作动态,清洗质量的检查,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包装应根据需要选择包布,确保包装的完好性。检查各种清洗仪器、消毒灭菌仪器的完好性,如:高压蒸气灭菌锅、环氧乙烷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无菌物品需认真检查,以确保为临床更好服务。也更好服务于患者。干燥、完好、灭菌过关均才能发放各临床科室,

  2.1 强化培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感染的发生涉及到诸多环节,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手卫生依从性低等,都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2)。所以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教育,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医院感染管理科有计划地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清洗、包装、灭菌等各项技术操作训练,并经常到消毒供应中心检查指导,同时派人员外出学习参观,使各项操作规范化,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院感科每年举办二到三次各科各类型的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并纳入继续教育项目,使全体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人人都有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理念,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纳入到岗位培训的内容中,自觉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预防医院感染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1 消毒供应中心的布局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宜接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直接物品传递通道。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尤其是工作区域的划分,应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1、医疗器械的清洗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必须注意:(1)物品本身的复杂性,影响清洗的因素,如管腔表面和不圆滑的物品很难清洗。必须尽可能拆开,用含酶洗涤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2)污染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3)物品上残留有机物的数量和状况,有机物会影响灭菌的成功。2、消毒,消毒是消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3、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漆类和干粉类物品可选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温的器械,可选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等;还有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使用戊二醛等腐蚀性低的灭菌剂浸泡灭菌。需注意,灭菌时间、实施过程等,不合格无菌物品严禁发放。消毒供应中心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记录与追踪。

  岗位设置,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科学配备相关人员,按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将分工,依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分下收下送组,清洗组,包装灭菌组。各组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熟练掌握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工作流程,掌握各类包内容物。护士长,加强室内人员教育,经常组织科内人员学习院感知识,消毒与灭菌知识,安全与防护知识,以及专科技能等,开展即时小讲课,岗位流程管理和难点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做到层层负责,人人达标,为手术室和各临床科室做好服务。同时,做好职业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室)是指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专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消毒供应中心(室)无论规模大小,其工作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是患者走向健康的第一站,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诊疗过程,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配合。所以,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包括外采医疗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医院感染及病因,掌握专用器械、用品处理的要点。真正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从污到洁不可逆,防止职业暴露,保证了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证了灭菌物品的100%合格率。所以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意义重大,预防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医院各个病区及门诊的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保洁都要依靠保洁人员来完成, 由于其职业特点与病员、病菌接触多, 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保证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对保洁员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 可以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但多数保洁员文化素质低, 缺乏系统的卫生知识, 工作中操作随意, 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

  为了系统了解保洁员的卫生知识和自我防护现状, 提高医院管理和职业防护水平, 降低医院感染率, 对其60名保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培训,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抽取病区保洁员60名, 男28名, 女32名,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32岁, 平均年龄50岁。其中小学学历41名, 初中学历14名, 初中以上学历5名。基本为附近农村未出去务工的人员。工龄最长3年4个月, 最短2个月。

  1. 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日常工作区域划分、清洁顺序、医疗废物的标记、分类、处置, 地面墙面及各类物品消毒方法等。共发放调查表60份, 回收60份。

  1. 3 培训方法 将保洁员集中授课, 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让保洁员认识到医院感染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 让他们有责任感, 担负着医院感染控制的使命。要不断更新观念, 强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持证上岗。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1 问卷调查结果 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类型题目100分。60分以上者14名, 50~60分15名。40分以下20名, 30分以下8名, 零分2名。

  2. 2 院感知识培训后保洁人员知识率的改变 经过理论学习和培训, 培训后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率明显提高,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1 原因探讨 医院保洁人员普通文化程度偏低, 大多来自农村务工人员或者附近百姓。年龄结构偏大, 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不够 , 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 观念陈旧, 卫生习惯差, 不了解消毒隔离的概念, 不懂得清洁和污染的分区, 缺乏卫生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不规范, 消毒不严格。这些原因都可间接造成医院感染[1]。

  3. 2 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知识培训, 提高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和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日常监督指导, 持续质量改进, 强化标准防护意识, 预防职业暴露和污染[2]。注重人文关怀, 提高工资待遇。

  经过培训, 保洁人员防护意识增强, 卫生观念有所改变, 明确了工作流程, 掌握了相关医院感染知识。对控制医院感染率有着积极的预防意义[3]。

  [1] 贾本君, 金绍辉.医院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8):186-187.

  [2] 黄桂圆, 余晓英.保洁员医院感染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调查.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3, 20(6):80-81.

  消毒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科室,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全院的可重复用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随着各种侵入性诊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侵入性诊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因重复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的院内交叉感染呈逐年上升之势,故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统计,全美医院每年发生的院内感染,因使用医疗器械而致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何控制和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是所有医院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1]。加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管理,保证经过消毒供应室处理过的器械、敷料等都是符合消毒灭菌的质量标准,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笔者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多年,分析了近几年本院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有5%的院感事件和器械、敷料、无菌物品等无菌状况相关,这不容忽视。现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严格控制医院院内感染谈谈自己的体会。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在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上的整体素质,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对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护士、工人,有消毒员。工人及消毒员均为高中毕业,未经过医学正规培训及相关微生物培训。本科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组织小讲座,并参加护理部及院感科的有关医院感染学、微生物学、热源、消毒技术规范、微粒等有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对造成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有了很好的认识,在工作中加强了责任心,养成了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了消毒供应室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制定了《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操作流程》、《包装操作流程》、《灭菌操作流程》、《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各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岗位的职责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所制定的操作规程的缺陷,并不断改进,改进后再详细观察是否与设备、环境等情况相匹配,最好能运用PDCA循环(确定质量改进活动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实施改进行动),不断提升各种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质量可控性[2]。

  3.1 严把洗涤质量关 对回收来的器械物品严格按清洗操作流程进行清洗,对清洗不合格物品退回清洗间重新清洗。物品的洁净度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国外供应室有一句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了洗涤彻底的重要性[3]。

  3.2 严把包装质量关 为确保包装质量,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使用。包布一用一洗、清洁、无破洞、无补丁、无尘与碎屑、无被染色。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经双人核对器械、物品无误后方可包装,且包装松紧适宜,尺寸规范。器械包装重量≤7 kg,敷料包装≤5 kg,大小以30 cm×30 cm×50 cm为宜。纸塑包装其密封宽度≥6 mm,包内器械距包装密封口处≥2.5 cm。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标签,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核对者等[4]。

  3.3 严把灭菌质量关 对消毒员进行岗前培训,要求其严格按灭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对脉动真空灭菌器每天第一炉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物品的灭菌。根据物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掌握灭菌器灭菌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如压力、温度、时间等;物品放置正确,无超载,无小装量,物品以不少于柜室容积10%为宜,但也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90%。每一炉做好灭菌效果监测记录,发现不合格物品及时追踪,严防不合格物品在临床使用。对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对灭菌物品每月抽样进行一次细菌培养。

  3.4 严把灭菌物品存放质量关 无菌物品的存放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无菌物品前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将无菌物品存放于距地面20~25 cm,离墙5~10 cm,距天花板50 cm的物品货架上,以先进先出为原则,即有效期近的先发放,有效期远的后发放。对发出去的物品,无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不能再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存放。

  科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源、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就有可能受伤甚至感染疾病,造成医院感染。因此,要强化预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院感的关键环节[5]。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质量控制,做好职业防护工作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院感的目的。

  [1] 李群,王建凤.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4):282.

  [2] 范仲莒,曹志祥.浅谈消毒供应室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13(3):256.

  [3] 曲范清,朱红艳,袁亚萍,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甘肃科技,2009,25(12):159-160.

  [4]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8-139.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灭菌(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人造移植物等)、2%的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首选煮沸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

  ③、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杀菌谱、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用于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④、甲醛不能用于空气的消毒,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灭菌,消毒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法。

  ⑤、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周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每日更换无菌水。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负责对本单位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采购、使用管理及回收处理进行监督,并对购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

  ②、医院所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生产厂家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或生产许可证及卫生许可证。

  ③、医院采购部门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贷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一批号产品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及失效期,随机进行产品生物及热原抽检。

  ④、医院采购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定货与到货时间、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失效期、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⑤、严格保管,库房库存,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存放于地板架上,离地面20公分。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部门。

  ⑥、使用科室不得擅自购进、更换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应计划领取,使用前检查单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⑦、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物理性、化学性变化,感染或有关医疗事件,必须留下样本,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临床表现、处理结果;所涉及一次性无菌医用器具的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及时上报。

  ⑧、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等无菌医用器具用后,实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①建立健全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网络,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④医院应指定一名抗菌药物专家或有抗菌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咨询。

  2、医师应掌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各种理论知识,用药前应送标本,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药物经济学等,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

  3、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菌谱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提醒医师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原则上都应送细菌培养标本。

  4、药房应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菌药物的信息。

  5、管理部门按照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核查与信息反馈;微生物室要定期公布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以供临床选药参考。

  病案科的职责是负责医院病案的收集、整理、装订、保管和调用,是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病案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往往不被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重视,也常常容易被病案科的工作人员所忽略。由于病历来源于各临床科室,若管理不善,则对病案科工作人员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尤其是我院病案科负责病历装订,故在病历装订、整理和传递过程中,工作人员容易被订书钉、剪刀划伤、划破手指,增加了易感因素[1]。本文以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验收为契机,结合绵阳市人民医院病案科的具体情况,拟对病案科医院感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我院为县区级人民医院,病案科的院感管理工作起点较低[2],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病案科设施陈旧,工作条件简陋。由于医院对病案科管理重视不够等原因,病案科的功能用房严重不足,布局欠合理,采光通风效果较差。

  1.2 病案科工作人员进修提高机会较少,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病案科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到上级医院进修机会不多,对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更新教育开展不够[3],导致病案科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医院感染意识不强。

  我院自2013 年起,为了迎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评审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了病案科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病案科以评审为契机,建立、健全了病案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和完善了病案科三级网络组织,并且组织兼职院感管理人员落实病案科消毒隔离管理,明确了病案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病案科进行一次质控考核。

  2.2 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院加强了对病案科工作人员的移动式培训,每周例会组织病案科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不断强调防护意识。明确规定工作时必须身着工作服,要求病案整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或进行消毒,下班前必须彻底清洁双手。

  2.3 进一步加强病案及运送工具的消毒。由于我院的病案在出科室时未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因此,每日病案科由专门工作人员到科室收取病历,然后将各科室回收的病历集中起来放入臭氧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后进行整理,规定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清洗消毒回收病案用的框框,并固定存放使用。

  2.4 优化了病案科的结构布局。合理的布局是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3]。为此我院今年加大投入对病案科进行改造。增加了病案科的功能用房,分设了办公室、复印室、病案库、计算机操作室,各室光线充足,空气干燥,库房密闭性能好,每日定时开窗通风1-2次,并安装了循环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清除库内污染菌,净化库内空气。库内配备了空调、温湿度计,将库房内温湿度调控在适宜范围内能抑制细菌生长。

  2.5 认真做好环境消毒与手部卫生管理。坚持落实清洁卫生制度,每日适时清扫各室地面1-2次,对各室桌、椅、门把手及电脑键盘、鼠标等重点部位定期擦拭,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及时做到对污染物进行消毒。

  2.6 加强对病案复印机的管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健康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社会对病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病案的复印率也随之增高,复印机的消毒工作也不容忽视。由于病案出自每个医护人员之手,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它来自各个病区,通过空气及各种接触等带来各种不同的细菌、病毒是形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之一。为此,我们坚持每日用75%的酒精对复印机各表面部位进行擦拭,减少污染,以预防病案科的医院感染,提高病案科管理人员的防护意识。

  [1] 包卫华.医院病案污染的环节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0)

  门诊工作管理不善造成的交叉感染已成为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门诊注射室感染是评价医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但反映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而且影响着医院的声誉。门诊注射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因此,为降低门诊注射室感染的发生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门诊注射室要求宽敞明亮、湿度适宜,地面、墙壁、天花板便于清洁及消毒,应保持清洁、整齐、肃静,尽量减少无关人员进入。三区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显,有完善的卫生及消毒设施,如洗刷设施、排放污水设施。注射室内布局合理、设备齐全。

  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早、晚用紫外线 h,并建立紫外线消毒登记本,每月进行室内空气培养1次,半年对紫外线次监测。物体表面即注射车、桌椅、诊查床用300 mg/L的优氯净擦拭,2次/d;地面需湿式清扫。高压灭菌:装有各种器械和棉签的容器、无菌持物钳、浸泡器械的方盘应每周高压灭菌2次;浸泡液(2%戊二醛)每周更换1次,发现污染随时更换。优氯净消毒液:给患者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浸泡在2 000 mg/L的优氯净消毒液中30 min,进行清洁消毒;然后进行毁型,放在医用垃圾袋内进行垃圾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我院加强了门诊各诊疗科室的医疗废物的管理,进行分类收集,使用专用废物袋、利器盒等专门的容器存放,专人运送,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理,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而造成医院感染。

  在门诊感染的管理中,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组织建设,组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门诊部主任任组长,门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及责任人,负责科室内日常工作的监督及消毒灭菌的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目标管理。

  我们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和相关医院感染知识,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知识讲座,有计划、有侧重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采取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注射室。在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和改善。

  规范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就是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常规和无菌操作技术,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均可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为规范医疗行为,加强门诊注射室人员的业务学习,统一标准,集中考核,使护理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各种技术操作正规化、标准化。护理人员应增强预防知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加强医疗机构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遵守率,务必做到使用流水勤洗手,切断可能引起感染的传播途径,方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粤ICP备17072953号-1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天辰平台注册_登陆测速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