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盘古平台}新手大礼包,今天我们带着以上一系列疑问来深究一下,牙科口腔治疗是不是要必备牙科显微镜?使用牙科显微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许多的口腔科医生认为使用显微镜是资金浪费,大部分口腔医生都是靠裸眼或者利用放大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所以有必要使用显微镜吗?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显微镜确确实实可以提高手术者的临床技术,在面对许多疑难复杂病例轻松应对,甚至使许多口腔牙医的职业生涯得到根本的改变。
根管系统复杂多样,遗漏根管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使用手术显微镜可以提高根管的检出率,减少根管遗漏。
牙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时,牙髓组织因营养不良出现细胞变性,进而钙盐沉积使牙髓发生钙化。钙化根管内有与牙根面相通的潜在间隙,其中有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应尽可能将钙化根管疏通、扩大、消毒并严密充填。牙髓钙化导致根管不易疏通,根管治疗难度加大。在手术显微镜的辅助下,采用超声工作尖去除根管内的钙化组织,疏通根管,可以使传统方法无法治愈的患牙得以保留。
阻塞根管是指因某种原因导致常规方法不能疏通的根管。临床上除牙髓钙化外,根管内异物、充填物、根管壁台阶是形成阻塞最常见的原因。在手术显微镜下术者能分辨出与根管壁颜色不同的异物、充填物,可用超声锉或工作尖去除,可以避免过多地破坏根管结构和牙体组织。
根管冲洗是清除根管内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手术显微镜观察下可以观察根管冲洗的深度和效果,保证冲洗过程中液体充盈于多根牙的每个根管内,充分接触根管壁和可能残留的牙髓组织。根管预备器械通常为圆形,而椭圆形的根管被圆形器械预备后在间隙区很容易堆积碎屑。C形根管系统的峡部也容易残留牙髓组织和碎屑,因此,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可采用超声锉荡洗不规则根管的各个部分,观察清理后的组织结构及清洁效果。
根管充填时手术显微镜也可以发挥良好的可视效果,可以观察、辅助将根管封闭剂、牙胶尖等准确送入每一个根管。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时,在手术显微镜下可观察牙胶是否进入根管不规则部分,是否与根管壁贴合。在垂直加压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控制加压的力量和深度。
显微镜带来的最大变革是根管再治疗。以往仅靠触觉完成的工作现在完全可在可视化条件下进行。
根管系统直的部分的任何挑战,即使在根尖部分,在显微镜的放大和照明下均可较容易地解决。去除折断器械、修补穿孔、使用矿物三氧化聚合体(MTA)根尖屏障,这些操作在显微镜下变得可控,结果更可预知。
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根管再治疗,有助于口腔医师更好地寻找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因龋病、牙根吸收或治疗原因造成的根管壁穿孔,可导致牙周组织炎症和牙周附着丧失,预后较差。对根管壁穿孔的患牙,传统使用外科方法修补或直接拔除,保存率低。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改善了操作视野,使根管壁穿孔的定位更直接、准确。尽管治疗成功率与许多因素相关,但穿孔部位、穿孔后修补时间对患牙预后起关键作用。手术显微镜下准确定位根管壁穿孔的位置,判断其大小、形状后及时进行修补,可缩短穿孔暴露时间,提高根管壁穿孔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效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可提高根管治疗的疗效,减少医疗纠纷。在不使用显微镜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根管壁侧穿或将折断器械推向根尖更深处。运用显微镜结合超声器械,分离器械取出的成功率可高达95%,手术显微镜已成为分离器械取出的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牙根纵裂是指发生在牙根的牙体组织慢性损伤,因位于牙根部未波及牙冠,临床上常难以发现。牙根纵裂好发于牙髓治疗后牙齿,而根管内的高密度充填物可使X线影像产生伪影且消除困难,因此影响包括锥形束CT在内的影像学诊断。在手术翻瓣检查过程中,可通过手术显微镜的放大照明作用对其进行观察。
根尖手术主要是对常规根管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根尖周病变的患牙进行的进一步治疗。传统根尖手术由于操作视野欠佳、器械使用不当、高发的术后反应等常以失败告终。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推广应用以及超声设备的更新,根尖外科手术有了很大改善。
术区可以被高倍放大,便于观察细小而重要的解剖细节,如额外的根尖、侧支根管等,以及牙根表面的裂隙、穿孔或其他损害的征象。
减小开窗区范围,加快愈合速度,减轻术后不适,相比传统根尖手术的平均去骨量(8~10 mm),显微根尖手术常规去骨的直径仅为3~4 mm。
减少职业性的肌肉紧张,因使用手术显微镜时上身是直立的,且因术区清晰,医师的精神压力也下降。
近年来,口腔显微医学技术发展迅猛。口腔显微镜可以改善医生在操作中的视野 ,使能够看到的牙齿结构更加细微化,确保更加精确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也让患者舒适度体验更好。
因此,包括牙体牙髓、牙周、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种植等多学科都开始借助显微镜、放大镜进行口腔精细操作。美国的牙科学院也已将口腔显微治疗列为必修课。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葛立宏说到:“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口腔显微医学,以为只有很复杂的病例才需要用到显微镜,其实这是个误区”。而且手术显微镜的使用使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也越来越提倡将显微镜纳入常规口腔疾病治疗中。
牙周治疗:微创外科牙周清创术完全包括在初期治疗阶段。这种外科治疗界于“盲探式”的根面深刮术和“敞开”的外科翻瓣术之间。外科显微镜使我们得以在可视的情况下进行龈下牙周清理。
这种手术入路创伤很小,不必将浅层牙周组织(牙龈和牙周膜)从深部骨组织上分离开。我们可以通过龈沟或牙周袋形成的间隙观察到需要处理的根面。组织松解术可提供更深的入路。
如果临床条件限制,视野不清,尤其是牙周组织较厚时,我们可以用内斜切口做轻度的组织切除。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显微镜下清楚的看到深部牙周组织。
窝洞制备:传统肉眼直视下进行去腐备洞时为彻底去除龋损组织防止继发龋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地牺牲健康牙体组织。而将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窝洞制备可精确地去除龋坏组织或原充填体,去掉以上弊端。特别是在深龋去腐时可防止意外穿髓的发生,也可用来检查去腐备洞后牙髓的损伤程度,避免因遗漏小的穿髓孔而贻误处理。众多研究表明,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在较低的放大倍数(2.6x)下去除牙色充填体时,可避免磨除健康牙体组织,所制备的窝洞大小与原窝洞相比,其变化无明显差异,而肉眼直视下所制备的窝洞比原窝洞明显增大。
此外,在采用气蚀法制备窝洞时,由于该法对健康牙体组织无切割作用,因此必须随时使用龋损显示液和手术显微镜来检查龋坏组织是否去除干净,以避免在龋坏组织已去除干净的情况下进行不必要的操作而影响工作效率。
目前牙体修复性处理都必须使修复体与牙体组织之间形成无菌性的边缘密闭,以防止微渗漏而导致继发龋发生。一般来说,充填体的理想边缘厚度约为25,但人肉眼的分辨力只能达到200,因此必须借助辅助放大装置来提高临床操作的精确度,保证充填体的质量。
将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窝洞充填,可提高术者对术区精细结构的把握程度,有利于充填材料的精确填压,特别是在牙齿邻接区和一些处理可达性较差的区域更是如此。
在定位根管口及寻找遗漏根管,钙化根管的疏通、窝洞充填,髓腔和根管壁穿孔的修补等等,无一不是高难度操作。当没有牙科显微镜的辅助,医生必定长期处于一个不合适的体位和长期不健康坐姿。长时间工作后脖子疼、肩膀疼、腰痛是必然的。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崛起也是让大家的职业病雪上加霜。
所以选择牙科显微镜很有必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治疗时,医生就能保持正确的体位与坐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长时间坐位对颈椎和脊柱的损伤。保障医生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牙医想提高视野放大及清晰等效果,只用放大镜足够吗?其实这个问法并不正确。应该问:“我们的工作要求的视敏感是多少?”在一些疑难复杂病例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无法达到,但显微镜可以达到,显微镜有着优越的景深及视野,显微镜比放大镜有着更多的优点,在显微镜下,临床医生不需要在脑海里构建出带有疑问的视野来下诊断。
显微镜比放大镜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容易、迅速的选择出放大的倍数及分辨率,这对于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放大镜的放大率一般只有4.5倍,功率过大的放大镜会导致头、颈部、背部紧张。但用显微镜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放大镜的视野也比显微镜局限许多。放大镜最大的放大率4.5倍,比显微镜最小的放大率10或15倍也小多了,远远不能满足口腔科许多精细的操作。
综上所述,牙科手术显微镜的优越性愈显突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显微牙科和微创牙科等观点的普及,手术显微镜对于医生、患者及疾病诊治本身的积极意义将会越来越为人们所深入认识。
牙科显微镜已经成功地从一种辅助设备过渡为必要使用工具,所有的牙科医师都能使用牙科显微镜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而且不止于此,牙科显微镜仍有许多可发掘的空间,你的技术也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