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平台}数据全解析!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药学、生物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
学校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2021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毕业证书)。
2.基础医学专业除了接受本科为基础医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护理学、生物信息学、医学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临床医学(除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和麻醉学以外各专业)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的考生报考;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5105)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放射影像学(105123)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学位)、放射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超声医学(105124)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临床检验诊断学(105120)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学位,仅限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妇产科学(105115)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妇幼保健医学(医学学位,仅限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眼科学(105116)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麻醉学(105118)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3)专升本医学本科毕业生,其本科专业必须与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方可报考专业学位。
(4)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的考生可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5)被录取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均须参加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考生,或已录取为住院医师规培人员后无故不报到或报到后无故自行退出者,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4.药学(学术型、专业型)除了接受本科为药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
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除了接受本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
6.生物学接受植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
7.医学技术除了接受本科为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病理技术等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临床医学、临床营养学、听力学、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生物学、动物实验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我校报考条件者。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教育网址:http: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1)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后一周内须向我校研招办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2)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复试及录取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复试以及录取等资格,已入校的学生将被取消学籍。
(3)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公开)和《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在提交报考信息时,通讯地址必须详细到省、市、区(县)、街道门牌号,调档函、录取通知书等均按考生所提供的网报地址和手机号邮寄。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查看报考点公布的确认方式,如所在报考点为网上确认的方式,考生应按照报考点要求准备相关资料。
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2)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理学门类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1细胞生物学(自命题)和801生物化学(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初试科目一般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2西医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药学(学术学位)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49药学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3卫生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6卫管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医学技术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4医学技术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公共卫生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3卫生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药学(专业学位)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49药学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为全国统考科目,其余科目为我校自命题。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并提前在研招网或我校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
(2)面试与实践操作:包括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综合素质测试、临床实践技能或科研创新能力考查。
在复试报到时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复试时考生须提供本人的现实表现等材料,材料需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我校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者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5.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的考生可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作为考生调剂到其它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
调剂考生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加分项目考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可除外)。未通过该系统调剂的考生一律无法录取。
1.我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要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2.录取类别与就业。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定向生)和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定向生)两种。定向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在学期间不转工资、户籍关系及人事档案,可享有已签协议的定向单位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非定向生按我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3.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4.新生报到后,我校将进行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学校现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按照相关文件发放。
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 G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
6.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
1.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
3.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C1-、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
5.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
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
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3.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
5.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
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
6.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
7.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
作用。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8.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
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
调。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
9.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2.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
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
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
5.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 1,25-二羟维生素 D3的生理
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10. 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
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常见肿瘤的特点。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
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
6.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
10.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
8.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
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
7.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
9.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
10.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
1.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咯血、
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X 线胸片、超声波检查(常用腹部 B 超及超声心动
5.常用临床操作: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导
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现与
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
14.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
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
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重点为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
7.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
10.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
12.急性心包炎及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4.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
4.IgA 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2.Graves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
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
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1.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